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台商與台灣經濟發展策略

中原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 高孔廉
國安組高級助理研究員 鄧岱賢


壹、前言

近十餘年來,國際經濟情勢快速地變遷,包括:第一,中國大陸、印度及東南亞各國相繼採行對外開放的經貿政策,憑藉其廣大的土地、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成為世界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相對而言,台灣的土地、勞工成本高漲,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已經喪失了成本競爭優勢,因此,台灣總體經濟結構必須轉型、台商個體經營型態必須調整,才能因應這個情勢的變化。

第二,這些國家在經歷多年的高度經濟成長之後,其國內的消費市場也逐漸蓬勃發展,成為全球跨國企業競相爭取的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潛在的商機無限。而台商在面對這些新興的消費市場時,絕不是眼睜睜地看著其他跨國企業攫取所有利益,勢必要調整經營方向,抓住在這些新興市場任何可能的商機。

第三、全球經濟區塊化的趨勢,截至二○○二年十二月,區域經濟體結合的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FTA)已約有兩百五十個[1],台灣若不能融入這些自貿區,會有被世界經濟邊緣化的潛在危機,影響台灣經濟的總體發展。而台商若不能善用這些自貿區,是站在不公平的基礎之上與其他國際企業競爭,會影響企業的佈局。

以上這些國際經濟情勢的變遷已使台灣總體經濟發展以及台商個體企業經營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面對這樣的國際經濟情勢變遷,本文擬從台灣經濟發展的近況談起,說明當前台灣經濟發展所具有的優勢(Strengths)及劣勢(Weaknesses);其次,探討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及兩岸經貿發展現況,並進一步分析全球經濟區塊化給予台灣的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第三,根據上述的Strengths、Weaknesses 、Opportunities、Threats(SWOT),提出台商及台灣經濟發展的策略,以提供台商及政府制訂政策時的參考。


貳、台灣經濟發展現況

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不如以往,經濟成長率大幅下降,股市萬點的榮景不在,本節首先由各個面向來說明近幾年灣經濟衰退的現象,進而依據凱因斯(Keynes)的國民所得方程式來說明所得構成要項(消費、投資、政府支出以及進出口等)的變化狀況,最後論及國際知名機構對台灣總體競爭力的各項評鑑,為台灣經濟作一次總體檢。

一、經濟成長率比過去差
二、平均國民所得倒退
三、經濟成長率比外國差
四、股市不振

民間消費成長銳減
民間投資動力不足

就民間投資而言,二○○○年台灣仍維持15.74%的民間投資成長率,然而二○○一年台灣民間投資成長率嚴重衰退為-29.20%,二○○二及二○○三年在前一年衰退、基期較小的基礎上,仍僅有2.5%及-0.7%的成長率[19]。由實際數字觀之,二○○○年民間投資為一兆五千四百八十一億新台幣,二○○一年民間投資為一兆零九百二十一元新台幣,劇減四千五百六十億元。二○○二年民間投資為一兆一千零四十億元,仍比前年少了四千四百四十一億元, 二○○三年為一兆一千零九十六億元,還是比二○○○年少四千餘億。因此,二○○一至二○○三年民間投資合計少了一兆三千多億元新台幣[20],投資的大幅衰退使得台灣經濟難以向上提昇。而華僑及外國人投資二○○○年有79.39%的成長率,但二○○一年大幅衰退-32.59%,二○○二年更進一步衰退-36.20%,直到二○○三年才在前兩年大幅衰退、基期數額較低的基礎上,有了9.29%的成長

民間投資的衰退就是企業對台灣投資環境惡化的反映,這對台灣經濟發展而言是一個嚴重的警訊,沒有持續的投資,就沒有創新的產業,沒有創新的產業就無法持續帶領台灣經濟向前發展,過去十多年,台灣過去靠電子業在國際上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天,而今後十年台灣的領頭產業卻仍然不見,這是最令經濟學家擔心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政府積極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並不斷靠政府或民間的研究發展(R&D),替投資者找出具有發展潛力的投資機會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政府投資大幅下降
在經濟不景氣時,各國政府通常採用振興經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政府投資。理由是根據Keynes國民所得方程式Y = C + I + G + (X-M),消費、民間投資、及進出口都不是政府所能決定,政府能作且最有效的就是用政府投資來促進經濟成長。政府投資有政府作後盾,所以可以吸引其他民間投資來共襄盛舉,有相當程度的向前及向後關聯效果(Forward and Backward Linkage Effects),對於經濟發展有起「火車頭」的指標作用,是政府「拼經濟」的最重要表現。然而,由表二可知,政府投資的實質成長率在二○○○年即開始衰退-4.7%,二○○一至二○○三年政府投資的實質成長率分別-4.8%、-13.1%及-1.8%,就連公營事業投資的實質成長率也好不到哪裡去。在台灣經濟衰退的時候,政府及公營事業投資不但沒有扮演好帶頭投資的作用,反而是負成長,僅就這一點而言,政府要負起責任。

台灣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外貿順差

二○○○一至二○○三年貿易出超對台灣的經濟成長的貢獻最大,分別為1.97%、2.76%、2.33%及2.39%[22],而二○○一至二○○三年台灣經濟的成長率為5.9%、–2.2%、3.6%及3.2%,若沒有出超的貢獻,台灣經濟恐將更進一步向下沉淪。由數字說明,國際經濟雖然不景氣,但台灣的出超依舊為台灣經濟有相當的貢獻,可見國際經濟景氣循環雖對我國經濟表現有所影響,但是只要台灣自身的經濟體質及政府應變能力強,依舊能夠化危機為轉機,這一點由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我國在亞洲四小龍中憑藉正確政策表現一枝獨秀,經濟成長率仍高達4.6%,比香港-5.0%、韓國-6.7%、新加坡-0.9%[23]高出甚多可以得到印證。



七、外貿順差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地區

由外貿順差的來源可知,最近幾年台灣外貿順差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地區。二○○○至二○○三年台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分別為八十三點一、一百五十六點六、一百八十點八及一百六十九點三億美元(見表三),而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分別為一百九十九點二、一百八十一點六、兩百五十一點一及兩百四十四億美元,這些數字均超過台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累計自一九九二年至二○○三年,經濟部統計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約有一千九百九十一點四億美元,此項金額也超過同時期台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甚至接近目前台灣的外匯存底(至二○○三年底台灣外匯存底為二千零六六億美元[24])。

八、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衰退

國際上較受矚目專業評估機構有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以及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茲分別敘述這兩家機構對台灣近年來總體國際競爭力的評估狀況。

IMD國家競爭力排名分析

由表四可之,台灣在IMD發表之世界競爭力年度報告書(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中,一九九九至二○○三的世界排名。依照新的排名計算[25]方式,排除人口在二千萬以下的高競爭力地區如香港、新加坡等,二○○三年台灣在全球競爭力的總排名,由去年的第七名進步至第六名。惟若比照政黨輪替前一九九九年的第五名,二○○三年尚退步一名。

若依舊的不分人口多寡的排名方式觀之,政黨輪替後二○○○至二○○二年的排名分別為第二十名、第十八名與第二十四名,仍不如政黨輪替前一九九九年年的第十五名。

九、台灣經濟發展的強項及弱項

由以上分析可知,台灣在這段時期經濟成長率比過去及其他國家都差,其主要因素是人民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政府不願投資,這些是台灣經濟發展的Weaknesses所在。而台灣的Strengths則是在外貿部門,尤其是對大陸的貿易出超是我們這時期經濟成長的主要來源,因此如何善用中國大陸的成長動力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助力就成為我們積極思考的方向。

另由國外評鑑機構的報告可知,台灣Strengths是在民間部門。而Weaknesses則在公共部門,尤其是政治的不穩定性更是影響台灣的總體國際競爭力。展望未來,如何使台灣人民對及企業未來恢復信心,讓人民敢消費、企業願意投資,是政府努力的重點,政府除了本身必須要重視經濟發展、增加投資基礎建設之外,政策穩定、政治清明、解除不必要的管制、維持兩岸關係的和諧使台灣有一個安全的發展環境等這些非經濟因素,就成了影響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課題。

參、世界經濟區塊化的啟示

除了探討台灣的內部問題之外,我們也必須瞭解世界經濟情勢的變遷,才能知道台灣能在世界經濟體系扮演何種角色?也才能瞭解到台灣在競爭激烈國際經濟環境中所掌有的機會(Opportunities)及威脅(Threats),如此才能客觀地依據台灣自身的發展條件,發揮優勢,改善劣勢,為台灣創造最大的利益。本節內容就是要分析世界及亞洲經濟區塊化的趨勢以及台灣的因應之道。

一、世界經濟區塊化的趨勢

世界經濟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時代,全球一共有一百二十四個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rrangement, RTA)向GATT登記,但是在一九九五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後,至二○○二年底為止,就有超過一百三十個區域貿易協定向WTO登記[31],在可見的未來,這個趨勢將會成長下去。造成這個趨勢的原因之一是大規模的經貿整合的不易成功。二○○三年在WTO墨西哥坎昆(Cancun)舉行會議,無法解決貿易自由化各國利益衝突的問題,從此,多邊模式逐漸式微[32],於是各國轉以洽簽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方式尋求經濟合作,因此區域經濟整合風起雲湧。



二、亞洲經濟區塊化的趨勢

目前在亞洲區域經濟整合進度如下:已經簽署FTA者有:1. 新加坡、紐西蘭;2.日本、新加坡;3. 韓國、智利;4. 中國大陸、香港;5. 中國大陸、澳門。積極進行洽簽FTA者有:1. 東協十國原預定於二○一○年成立自由貿易區,二○○三年十月八日集會,更決定將於二○二○年進一步成立類似前歐洲共同市場的組織,也就是成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2. 日、韓積極籌設自由貿易區;3. 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亦參加了二○○三東協十國的會議,除了預計在未來十年內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外,三國同時簽署、發表了「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並準備對未來「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問題深入探討,以逐步擴大促進三國貿易便利化的措施;4. 東協加一,也就是東協加中國大陸,將於二○一一年成型;5. 東協加三,也就是東協加中國大陸、南韓,日本,目前在積極談判中;6. 東協加印度準備在二○一一年成型,印度可望在未來十年之內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33]。7. 二○○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與東協發表「東京宣言」,日本與東協將籌設東亞共同體,促進貨物及服務業貿易,二○○五年展開貿易談判,二○一二年前實現自由貿易區的構想[34]。



三、區域經濟整合的影響

整個亞洲經濟情勢發展至今相當明顯,那就是區塊整合的自由貿易組織紛紛成立,而對於未能加入的國家而言,將會形成許多負面影響,茲列舉如下:首先,由於區內國家彼此的貿易可減免關稅,區內國家之間的貿易會增加;而位於區外的國家,所生產的相同產品,由於要附加關稅,價格會相對較高,競爭力降低,將會被排擠出局。其次,區內國家的生產資源可以免稅相互流通,此舉必定會大幅降低區內廠商的生產成本,增強其國際競爭力;而對於位於區外的企業而言,生產資源價格會相對較高,是站在較不公平的競爭基礎之上,如果區外企業沒有掌握到關鍵技術或其他方面的競爭優勢,國際競爭力將會被區內國家比下去。第三,由於自由貿易區組成之後,區內市場擴大,將有產業分工及擴大規模效應,有利於區內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並邁向國際。第四,成立自由貿易區後會擴大吸引外資在區內投資,以獲得區內相對廉價的生產資源並爭奪區內擴大的消費市場。我們可以由一九九四年美、墨、加三國成立的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得到證明。

NAFTA成立後,對美、墨、加三國的經貿成長有相當大的正面影響。第一,就貿易方面而言,一九九九年美、墨、加三邊的貿易比一九九三年成長百分之九十二。第二,就投資方面而言,至一九九八年底,美、墨、加三國相互投資達兩千億美元,而外國對NAFTA會員國的投資超過一兆美元。第三,就就業方面而言,NAFTA成立至一九九九年,加拿大就業成長百分之十一,墨西哥成長百分之二十二,美國則增長百分之七[35]。這些數據說明了,國與國之間簽署FTA,彼此降低關稅,並且讓人員、貨物及資金自由流通,這對簽署FTA的國家而言,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利益。



四、台灣的因應之道

台灣經過多年了的努力,終於在二○○二年一月一日成為WTO第一四四個會員國。成為這個號稱「經濟聯合國」組織的會員,最主要的目的有三:首先,可以使我國經貿制度更加融入世界經貿制度而更為國際化與自由化;其次,可以藉由WTO這個平台解決經貿爭端,維護我國的經貿權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WTO我國可以藉由進軍國際市場,開拓我國經貿領域。

然而,在國際經濟區塊化風起雲湧之後,世界各國在WTO組織的大架構之下又成立兩百多個區域性組織,雖說WTO有反歧視性原則,不准會員國對某一會員國有歧視性的待遇,但是區域性經濟組織內的國家相互給予更優於其他WTO會員國的優惠措施,其實就是變相對於組織外國家的歧視性待遇,除非WTO能出面整合,要求所有會員國之間相互給予的優惠待遇要一致,否則這樣的趨勢再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WTO成立的宗旨,傷害其他會員國的利益。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大規模的整合似乎不太可能,各會員國只有各自努力。

目前台灣僅與巴拿馬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在面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大規模經濟整合之際,如東協加三,台灣若被排除在外,勢必會對台灣經濟發展造成若干負面影響,有被邊緣化的可能,政府及台商要及早因應。最好的方式就是積極與各國恰簽自由貿易協定,積極融入區域經濟組織之內,以充分利用彼此之間更優惠的待遇,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助力。



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

自一九九二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通過,政府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兩岸經貿的各項往來即大幅增加,二○○一年起中國大陸加香港已超越美國成為台灣出口最多的地區,同時也是台商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不管我們在主觀的心態上喜不喜歡中國大陸,但是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及兩岸經貿關係的密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以及用什麼務實的政策去調控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對台灣經濟發展而言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本節首先簡要說明大陸經濟發展現況,並進而說明兩岸經貿現況,最後則是對台灣與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關係提出相關建議。



一、 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九年採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以充足低廉的勞力、寬廣且便宜的土地、優惠的招商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投入,二○○二及○三年中國大陸實際利用外資分別五百二十七億及五百三十五億美元,使其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吸收外資國,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工廠」。若再加上二○○一年底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其服務業及內銷市場將逐年開放,這將使其內部廣大的消費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成為「世界市場」。中國大陸這樣的發展趨勢對全球及東亞經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中國大陸經濟近年來平均每年以9%的成長率成長,位居世界第一;二○○二年國民生產毛額(GNP)為世界第六(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二○○四年十月經濟學人雜誌將中國列為世界第二);二○○三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世界第四;外匯存底為世界第二;吸收外資為世界第一。中國大陸已經逐漸在世界經貿舞台扮演重要角色。在面對中國大陸經濟崛起這個事實,台灣的經貿發展策略究竟是要採取敵視、圍堵、以及自我隔絕大陸市場的封閉立場;或是採取和諧、合作、善用大陸以壯大台灣經濟實力的積極態度,將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有相當關鍵的影響。



二、兩岸經貿關係

台商投資大陸遽增

依經濟部投審會資料顯示,到二○○四年四月為止,台灣含補登記共有三萬一千八百六十五件投資案件登記赴大陸投資,投資金額達到三百六十億美元[36]。而從政府遷台以來,至二○○四年四月止,台灣登記對外投資一共約是七百五十六億美元[37],可見近十餘年台灣對大陸投資已約佔過去台灣對外總投資的一半。而由大陸官方統計,到二○○四年三月為止,台商協議投資大陸的案件為六萬一千一百七十四件,協議金額為七百二十三億餘元,實際到位金額達三百七十三億美元[38]。尤其是兩岸自加入WTO之後,台商投資大陸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二○○一及二○○二年台商投資大陸分別較前一年增加二十九點八及三十三點二[39]。大陸目前已成為我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成為我國企業之主要生產基地。

兩岸貿易熱絡

由於大陸台商普遍有返台採購上游原料及機器設備現象,促進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自二OO一年底起中國大陸已成為我國出口最大市場。兩岸貿易往來逐年熱絡,以二○○三年為例,依經濟部國貿局估計,兩岸貿易總額達四百六十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約23.8%,佔我國貿易總額比重17.1%[40];台灣出口至大陸之商品及勞務經估算約為三百五十四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約20%,佔台灣出口比重為24.5%[41];台灣自大陸進口約為一百一十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約37.9%,佔台灣出口比重為8.6%[42]。可以預見,兩岸貿易關係會愈來愈密切。

台灣享有鉅額外貿順差

二○○三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兩百四十四億美元[43],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而當年台灣對全世界的貿易順差為一百六十九億美元[44],若沒有大陸出口市場,台灣將面臨七十五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三、兩岸經貿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利

事實證明兩岸經貿往來對彼此的經濟發展均有貢獻。對台灣而言,第一,促進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替台灣創造了為數可觀的外匯順差。第二,台商僱用五十萬台藉幹部在大陸從事經營管理工作,無形中降低了台灣的失業人數。第三,從事外銷的台商,有不少採「大陸出口,台灣押匯」的營運模式,將資金回流台灣。第四,台商在大陸設立的子公司獲利後,其盈餘支持台灣母公司的營運及股價,我們可以從近幾年「中國收成股」的股價上漲可以得到明證,例如,燦坤實業有60.12%、正新橡膠有62.39%、統一企業有50.63%、裕隆汽車有49.49%[45]的獲利是在大陸投資獲利對母公司之挹注。第五,大陸成為台商的生產基地之後,台商利用大陸廉價與充沛的勞工、土地及自然資源,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昇國際競爭力。第六,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提供台灣傳統產業發展第二春的機會。最後,台灣傳統的中小企業及勞力密集產業赴大陸投資,加速了台灣產業的轉型與升級。

台商投資大陸並未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憂心台商赴大陸投資會產生某些負面衝擊,其中最主要就是台商赴大陸後,傳統製造業大量外移,會排擠台灣投資,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但事實上,主計處預計今年的超額儲蓄金額將逼近一兆元的水準,台灣民間濫頭寸充斥,所以在現階段台商赴大陸投資,完全不會排擠台灣投資,台灣不缺資金,缺的是投資機會。而由若干產業指標可以看出,台商赴大陸投資並未造成台灣產業空洞化;第一,在產業結構方面,我們看到製造業雖然萎縮,但服務業產值比例明顯成長,這顯示台灣正朝向西方先進國家成熟的經濟結構邁進。第二,出口產品朝低勞力密集度、高技術密集度與高資本密集度發展,顯示台灣出口產品明顯升級。第三,勞動生產力的增加率並未因廠商出走而下降。



四、兩岸最有條件成立經濟共同體

中國大陸經濟與兩岸經貿的發展以及國際間區域經濟整合的實例給了兩岸很好的啟示,兩岸的經貿關係極為密切,地緣接近,血緣文字相同,經貿往來密切,很有條件組成經濟共同體。就兩岸經貿關係而言,二○○三年台灣為大陸第六大貿易夥伴(若不計香港,歐盟與東盟不加總,台灣為大陸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三大進口夥伴(若歐盟不加總,台灣為大陸第二大進口夥伴)及第七大出口夥伴。而中國大陸加香港,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三大進口夥伴。兩岸可以仿效歐洲聯盟發展的經驗,效法德國與法國,以自貿區為起點,化解世仇,避免兵戎相見,並進一步邁向「經濟共同體」,甚至走向更高形式之經濟整合。因此,我們認為兩岸自貿區可以無形中化解兩岸的政治爭議,帶來和平的契機,邁向雙贏境界。

陸、台商及台灣經濟發展具體政策建議

在客觀面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現況,為台灣經濟發展獻策時,我們所抱持的態度應該是站在經濟戰略制高點上去思考台灣在世界經濟大棋盤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並且根據自身的條件去擬定最適的發展策略,我們不必妄自菲薄,輕忽台灣的經濟的實力;但也不可夜郎自大,過份膨脹自己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的角色;更要切記的是不要固執於意識型態,而用政治力去拖累台灣的經濟發展。

在此經濟情勢的變遷之下,就個體經濟的台商而言,採取因應的方式有二:其一是加強研發,提升技術水準,以生產更高附加價值、更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這樣台商才有機會繼續根留台灣;其二是仿效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看看哪裡工資低廉、土地便宜、有優惠的政策就往哪裡去生根發展,尤其是前往與其他國家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可享受優惠措施。而就總體經濟發展而言,台灣土地、工資價格高漲已不可能再繼續依賴代工組裝之製造業來發展經濟,必須一方面要轉型經濟結構,朝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方向發展,除了持續提升製造業的技術水準之外,發展知識型服務業(Knowledge-based Service Industry);另一方面,傳統勞力密集產業需要用大量的人力,已經不適合在台灣生產,政府必須依「比較利益」的原則允許其對外投資,讓企業能將不同功能作業移至土地及勞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以求繼續生存發展。以上個體與總體的因應方式已是維持台灣企業生存及提升國際競爭力必定採行的策略,也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必走之路。

進一步而言,台灣是個海島型經濟,欠缺自然資源,唯有展開國際貿易,才能藉助他國的資源,發展台灣經濟,這也是我國千方百計加入WTO的主要原因。本節主要說明兩岸經貿是台灣經濟成長主要的動力來源,台灣經濟要有大格局的發展必需要建立安全及自由的經營發展環境,所以必須維持和平和諧的兩岸關係,台灣若是持續對中國大陸採取僵持對立的態度,不但會拖住台灣經濟發展的腳步,也會使台灣被國際經貿社會所邊緣化。本節同時提出具體的總體經濟政策建議,使台灣能善加利用大陸資源及消費市場,成為經濟成長的動力,最後本節亦對個體企業經營策略提出具體建議,期許台商都能成為一流的跨國大企業。

台灣經濟發展需要安全及自由的經營環境

台灣需要安全的經營發展環境

近幾年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因素大多為非經濟因素,世界經濟論壇評估我國競爭力指出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政府政策不穩定(例如政府宣布核四停建,重創台灣國際商譽)。此外,兩岸關係的緊張更是傷害了台灣的經濟發展。眾所周知,沒有「安全的經營發展環境」,企業是不可能有長遠投資規劃的。一國的領導者若經常把「聖戰」掛在嘴邊,使國家及人民經常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缺乏安全的生活及經營環境,是不可能有經濟發展的。而近年來兩岸關係的緊張,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人民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台灣是不可能吸引國內投資者根留台灣,更不可能吸引僑外投資。

和平、和諧的兩岸關係就是建立台灣安全發展環境的前提。我們更要強調的是「追求兩岸關係的和平不等於投降或不愛台灣」;「追求兩岸關係的和諧不等於自我矮化或不顧尊嚴」。其實,加強經貿往來可以消除兩岸敵意,增進兩岸的瞭解互信,替建立台灣安全的發展環境,這才是愛台灣、愛人民的具體表現。

企業需要自由的經營發展環境

過去台灣是以低廉的生產成本,再加上企業靈活的國際行銷能力,成為全世界代工製造的重要基地。然而,自一九八○年代末期起,台幣大幅升值,台灣的土地、勞工成本大漲,再加上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相繼投入世界生產行列,台灣的「傳統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喪失價格競爭優勢,必須開始對外投資以求繼續生存發展。

在國際經濟情勢的變遷之下,台灣已不可能再繼續依賴代工組裝之製造業來發展經濟,必須要調整經濟及產業結構,以大陸作為生產基地,而企業經營要依「比較利益」的原則,善用大陸的資源,作為台灣經濟佈局全球的一環,這已是維持台灣企業生存及提升國際競爭力必走的策略。政府應該讓台灣企業能有「自由的發展環境」,並且充分掌握兩岸經貿往來的趨勢,朝最有利台灣經濟發展的方向邁進,千萬不能用政治力去影響企業的自由發展。



二、台灣總體經濟發展政策建議

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良多,所以我們誠摯呼籲兩岸當局,停止挑釁的行為,恢復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管道,增進相互瞭解,開創兩岸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在總體經濟方面的具體建議有:

1. 開放的台灣,亞洲的門戶

一九八九年起,十多年來,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變動,計劃經濟體制紛紛解體,原本封閉的社會主義體制,也不斷的走向開放。面對這股全球化的浪潮,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進程明顯落後於世界的腳步。台灣應該效法荷蘭成為「歐洲門戶」的經驗,發揮亞太地理中心位置的優勢並採取開放政策,持續加速自由化、國際化的腳步,加緊與全球開放的體系接軌,發展成為亞洲門戶,為台灣創造龐大的商機。

2. 深耕台灣,經濟轉型

台灣過去曾仰賴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帶動經濟成長,但是現階段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低廉生產要素的投入,已使得台灣喪失製造代工利基,必須在傳統產業上尋求技術升級,持續維持競爭優勢,同時發展知識型服務業。展望未來,台灣應該轉型經濟結構,朝向產業價值鏈附加價值最高的前端與後端努力。前端即研發設計與創新,後端就是行銷與通路的發展,至於價值鏈中段的製造生產,附加價值較低,可以由大陸最具工資低廉優勢的工廠來承擔,形成兩頭高、中間低的「微笑曲線」。我們認為這個「微笑曲線」及兩岸分工模式,可以讓企業深耕台灣,充分發揮它在設計創新、行銷通路與建立品牌的優勢,繼續在台灣創造更大的財富。

2. 兩岸經貿合作,邁向共同市場

世界經濟區塊化已是無法抗拒的潮流,而區域經濟組織內國家相互給予優惠,台灣若是自外於這些區域經濟組織之外,切身利益會遭到傷害。而兩岸的經貿關係極為密切,互為重要貿易夥伴,也有相當程度的互補性,很有條件組成自由貿易區,更可以進一步邁向「共同市場」,甚至走向更高形式之經濟整合。這個過程可以無形中化解兩岸的政治爭議,帶來和平的契機,也可以使台灣藉由中國大陸融入其他區域經濟組織,避免被邊緣化。因此我們主張兩岸應擱置無謂的爭議,務實的謀求經貿合作及整合,邁向雙贏境界。

3. 國際策略聯盟,攜手進軍大陸

台灣位處亞太地區的樞紐地位,與大陸又是同文同種,過去十六年間,赴大陸投資廠商已逾六萬家[46],最瞭解大陸文化與風俗習慣,台商擁有經營管理及國際行銷的專才,及相對豐富的資金,因此我們最有條件成為外國企業進軍大陸的跳板。多年來在大陸的外來投資中,台商擁有最為成功的經驗,顯示台商確實相較於其他地區企業具備較大的利基,而外商則擁有技術及品牌的優勢。兩者互補結合,可謂互利互惠。我們主張,政府應放棄「防堵」的思維,開放兩岸經貿通航的直接往來,引導外資與台灣企業結為策略聯盟、共同進軍大陸。策略聯盟不僅可使台商經由外商身分及其母國與大陸簽署投資保障協定之便,降低非商業的風險。吸引外資來台,更有助於台灣週邊產業的發展,帶動台灣內部的商機,創造台灣的就業機會。在台資尚具優勢下,這個策略也將使我們成為外商與大陸之間的橋樑,台灣可以扮演「中心」角色,而不被「邊緣化」。將外資引入台灣,更有戰略安全上的意義,因歐美企業在台灣具有切身利益,台海的動盪必然會成為全球的焦點,進而使國際關注兩岸情勢,自會產生強化國家安全的戰略效果

4. 簽訂投資保障及租稅協議,提供台商服務

台商投資大陸是提昇台灣競爭力佈局全球的重要一步,也是台灣生命力與力量的延伸。針對兩岸間的商業活動,政府應積極提供資訊,服務台商,減少兩岸間商業往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而台商權益亟待公權力的保障,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智財權之保護,商務糾紛之處理,代位求償等,均有賴協商投資保障。另一方面,協商租稅協議,以避免重複課稅,使台商與其他外商立足點相同,進行企業競爭。因此,我們主張,透過經貿談判儘速建立兩岸商業活動的正常規範,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與「租稅協議」,以保障台商權益。

5. 建立「空中安全走廊」,推動兩岸直航

開放直航對台灣的利益可歸納為五點︰第一、促進出口貿易,貢獻就業及經濟成長;第二、利用台灣地理優勢成為亞洲門戶之海空轉運中心;第三、可吸引跨國企業來台,結合台資,進軍大陸。而且由於國際利益結合,將使世界各國更為關心台海情勢。第四、促使台商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以「研發在台灣、管理在台灣、營運在台灣、利潤在台灣」,達成「根留台灣」的目標。第五、便於資訊電子產業供應鏈運作,因應即時交貨的需要,同時也便於精緻農產品運銷大陸。綜合來看,直航對台灣的影響,應該是利大於弊的格局。境外航運中心開放七年,證明兩岸海運直航並無國家安全的問題,至於空運直航,可以仿效早年西柏林與西德的先例,協商建立兩岸「空中安全走廊」,袪除國人對國家安全的疑慮。

6. 開放來台觀光,帶動週邊商機

近五年來,大陸人民海外觀光需求快速上升,二○○二年有一千六百萬人次到國外旅遊,比去年同期增長40%,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二○一○年,中國每年將有一億以上的人民到世界各國旅遊[47],潛在的商機無限。現階段兩岸觀光呈現嚴重逆差,至二○○四年四月止,台灣赴大陸累計逾三千一百萬人次,大陸來台僅一百萬人次[48],相差三十多倍,而大陸人口為台灣的五十多倍,雙方居民相互觀光失衡的嚴重,已超過千倍,亟待改善。在日月潭、阿里山等風景名勝,大陸觀光客已成為消費能力最強勁的客群之一。倘若能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每年增加大陸觀光客一百萬人次,若有每人在台消費一千美元計算,每年至少將直接創造十億美元以上的商機。開放觀光所衍生的效益可謂十分龐大。除了開創商機、增加就業及投資的考量外,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更有擴大兩岸人民交流,增進彼此間了解與認識的作用。我們深信,兩岸更多的往來與溝通,必有助於兩岸人民對彼此立場之理解與關照,也將有助於台海和平。

7. 開放金融業赴大陸佈點,健全資金回流機制

金融業與產業活動相伴相生,今日大陸已成為台資企業的重要據點,台灣的金融業卻無法跟隨客戶的腳步提供服務,斷送原本深具優勢的商機,既不能接近客戶,又對其營運不瞭解,結果也使金融業的經營風險大為提高。我們主張,兩岸應儘速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並為便於台灣金融業之全球佈局,遵循金融業「先佔先贏」之市場法則,儘早開放金融業赴大陸佈點,一方面可就地吸收資金,另一方面亦便於台商融資,兼顧金融業與台商經營發展之需求。兩岸資金流通,仍有相當程度困難,中小企業台商在大陸融資不易,因此,政府應開放銀行前往大陸設立分行,一則解決台商融資問題,二則也是銀行本身業務擴張版圖的需要。

8. 建立境外資本市場,邁向亞太金融中心

一九六○年代的倫敦,把握當時特殊的國際政經情勢,創立境外金融中心,掌握了蘇聯及阿拉伯國家存放美元的商機。一九八○年代,境外金融中心的交易持續成長,新加坡也把握亞洲地區經濟快速成長的趨勢,仿效英國設立境外金融中心,提供外幣交易賦稅上的優惠以及匯兌上的方便性。表面上看,新加坡犧牲了稅收與外匯進出的掌控度,卻因而奠定了東南亞金融中心的地位,創造了龐大的商機,帶來更大的利益。面對台灣當前的特殊環境,我們主張,建立境外資本市場,放寬上市門檻以及申請者的限制,爭取國際間尚未公開上市的優良企業來此發行,以提供海外及大陸台商透過直接金融籌資的管道,包括直接上市或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aiwan Depository Receipt, TDR)。這樣的做法,具有強化台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以及加強大陸台商與台灣資金鏈結的效果。

9. 開放台商回台上市或發行TDR

二○○一年經發會已有共識,要開放境外資本市場,但政府兩年來沒有動作。台商在大陸壯大後,如果可回台上市,則可直接籌資,繼續成長,而透過台灣資本市場亦可與台商鏈結,壯大台灣企業實力,換言之,台商不致形成斷了線的風箏,而能成為台灣經濟實力之一環。另關於對大陸投資比例上限,亦應適度放寬,以利企業發展佈局。至於台商在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應予豁免而台商利潤回流,不必立即徵稅,應可延緩俟分配股利時繳稅,以鼓勵為鼓勵台商利潤回流。同時,在人民幣走強,已成為區域貿易結算貨幣之際,允許人民幣掛牌買賣,建立有特色的區域金融中心。台灣必須以國際競爭的角度,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



三、台商個體企業經營策略建議

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大環境的良窳當然會影響個體企業的生存發展,但是在大環境仍有不利因素的狀況下,企業仍可採取各項策略以突破大環境的限制,謀求最大利益,尤其在在全球化及網際網路的廣泛使用之下,企業經營已超越國家疆界及空間距離,所以只要策略運用得宜,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擺脫大環境的制約。

我們認為,當前台灣企業的經營已經無法再走純粹的代工路線,也無法再從事小規模的經營,必須一方面要提高技術層次,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另一方面擴大經營規模,提昇國際競爭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生存下去。我們具體的建議如下:

1. 強化公司治理,提升經營績效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商品市場中,有眾多的商機但也有潛在的風險,而企業經營成功與否就在於能否排除風險並抓住商機,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公司治理。如何強化公司治理以便加強管理效率、改善企業體質、並進而降低經營風險,就成為企業經營最重要的目標。現代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強化公司治理已為舉世各國重視,但是公司治理貴在實踐,除了在實際經營層次增加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升經營績效之外,更重要的在道德層次增加管理人員的倫理觀念,以降低發生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的可能性,畢竟提昇管理人員的能力是可以透過訓練而達成的,但是要提昇道德水準,防止像美國恩龍(Enron)那樣的惡意掏空公司事件就必須要持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2. 時時洞察商機,隨時以客為尊

現代科技進步,產品隨時推陳出新,因此商品的生命週期(Life Cycle)變短。企業經營要隨時蒐集最新的資訊,注意科技的發展,以隨時洞察商機。另一方面,現代企業已不能光從事生產製造,而是要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導向,加強服務,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同時作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維繫並開創有關客戶。

3. 改變經營結構,朝「微笑曲線」兩端發展

由於工資的高漲,台灣今天的環境已不再適合勞力密集的製造代工型態,台商必須要提昇技術水準,朝施振榮先生所提出的「微笑曲線」兩端,也就是朝左端的研發創新,右端的行銷及建立品牌發展,並整合整個產業價值鍊,以提高附加價值。正如傳統製造業的窗簾業者億豐公司,目前是一個涵蓋台灣、大陸、美國的資源整合者。在產品的「價值鏈」:「『創新』→『研發』→『生產』→『銷售』→『行銷』→『儲運』→『零售』→『售後服務』」中,除零售和儲運外,億豐公司具備所有的機能,遠遠超過只作生產的同業,這使得這項產業的進入門檻大大提高,很難再有新進者,可說徹底改變了傳統產業低進入障礙的宿命[49]。億豐現已成為全球窗簾產業(Window Covering Industry)中的主要領導者,在固定尺寸百葉窗(stock size blinds)產銷量上居世界第一位,二○○三年全年營業總額達八十一億五千萬新台幣[50]。億豐公司成功的案例說明,即使是傳統產業,只要整合產業價值鍊,一樣可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4. 國際策略聯盟,擴大經營規模

擴大經營規模,追求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是企業主要的發展策略,而購併及策略聯盟更是企業近年快速擴張的常用策略。台商熟悉中國大陸經營方式並具語言優勢,而正好與國際企業進軍大陸的需求形成互補,台商可成為世界與大陸的橋樑,擴大經營規模,同時並可降低兩岸政治風險。

5. 佈局大陸,行銷全球

台灣地區由於土地及勞工成本高漲,製造、組裝與代工的利基已經流失,同時由於市場規模不大,研發及建立品牌的成本難以分攤,因此必須邁向國際,行銷全球,才能有進一步的發展。中國大陸離台灣最近,土地及勞工成本低廉,且內銷市場廣大,足可成為台商「建立品牌的最佳練兵場」,台商又具語言文化相同優勢,因此台商在面對企業經營全球化的大趨勢,佈局大陸,善用大陸資源,不但可以壯大自身實力,並可據以邁向國際,行銷全球,擴張企業版圖,增加台商的影響力及能見度,提昇台灣國際競爭力。



柒、結語

由以上的論述可知,前台灣經濟發展所具有的優勢(Strengths)就是最有機會善用大陸的人力、土地及資源成為自身發展的動力;而劣勢(Weaknesses)就是國內政治不穩定與兩岸關係的緊張;在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及全球經濟區塊化的發展趨勢下,台灣若不能善用大陸的天然優勢,增加自己的發展機會(Opportunities),反而持續製造兩關係的緊張,陷台灣於戰爭的恐懼當中,那就是自己給自己製造威脅(Threats),此舉會使台商及外商出走,使台灣經濟徹底被世界經濟邊緣化。

我們誠摯呼籲政府當局,停止兩岸的對立與緊張,儘速恢復與對岸的協商,並進一步開放兩岸直航、簽署投資保障及租稅協議、加強兩岸的金融往來並開放台商回台上市等,為替台灣總體經濟開創和平穩定與安全自由的經營環境。至於台商方面,我們也期望台商能深耕台灣,佈局大陸,競爭全球,依據自身的條件,加強研發、採用最適策略、以顧客為導向、重視內部管理與公司治理並建立企業倫理,如此才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建立可長可久的企業根基。

兩岸經貿整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進一步成立兩岸經濟共同體,才能面對未來世界區域經濟整合的挑戰,攜手共同進軍世界,這才是兩岸當局造福兩岸人民的具體做法,也才是兩岸當局為兩岸後代子孫開創不朽根基的前瞻思惟。



捌、參考文獻

于宗先,《浴火中的台灣經濟》,(台北市:五南,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江丙坤,〈從台灣經濟看當前經濟問題與對策〉,《國政報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二○○一年八月十七日,網址:/PUBLICATION/TE/090/TE-R-090-019.htm

江丙坤<中國之崛起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江丙坤先生於英國劍橋大學之演講,二○○三年十月。

高孔廉、鄧岱賢,〈區域經濟整合給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國家政策論壇》,九十三年一月,頁一一六。

高孔廉、鄧岱賢,〈區域經濟整合對兩岸經貿的啟示〉,《國家政策論壇》,二○○四年七月,頁七十三。

劉兆玄,〈台灣要走出去才有前途〉,《遠見雜誌》,第二一三期,九十三年三月。

網址: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88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貿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二○○四年四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六年之概況及對我國之影響〉,二○○四年三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兩岸貿易情勢分析》,九十三年六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APEC部門別提前自由化(EVSL)對我整體經貿之影響與因應>,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賴幸媛教授主持之研究報告,二○○○年六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六年之概況及對我國之影響》,二○○三年十二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二○○三年。

(本文原載於九十三年十一月六日管理大趨勢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主辦,東吳大學協辦





--------------------------------------------------------------------------------

[1] WTO Website, October 7, 2004: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ion_e.htm.

[2] 行政院主計處重要經社指標,九十三年十月六日。

網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4/econdexa.xls

[3]行政院主計處重要經社指標,九十三年十月六日。

[4]行政院主計處重要經社指標,九十三年十月六日。

[5]行政院主計處重要經社指標,九十三年十月六日。

[6]經濟日報社論,《第二次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與挑戰》,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網址:http://udn.com/NEWS/OPINION/SOCIAL-FORUM/EC/1109090.shtml

[7]行政院主計處重要經社指標,九十三年十月六日。

[8]Council for Econom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Executive Yuan, R.O.C.,〈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2003, p.p. 48.

[9] -2.2%是由-2.18%四捨五入而得。

[10]領先指標包括製造業新接訂單指數變動率、製造業平均每人每月工時、海關出口值變動率、M1B貨幣總計數變動率、躉售物價指數變動率、核發建築物建造執照面積七項。

[11]金融面指標包括貨幣總計數M1B變動率、直接及間接金融變動率、票據交換及跨行通匯總額變動率、股價指數變動率四項。

[12]詳見台灣證券交易所,近年每日收盤行情,九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網址http://www.tse.com.tw/exchange/daily.htm

[13]見〈一邊一國論,震撼荷包〉,《民生報》,二○○二年八月六日A1版焦點新聞

[14]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景氣概況新聞稿,九十三年九月。網址:

http://www.cepd.gov.tw/indexset/indexcontent.jsp?task=direct&topno=3&url=../page/pagetype11.jsp?page=107

[15]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景氣概況新聞稿,九十三年九月。網址:http://www.cepd.gov.tw/indexset/indexcontent.jsp?task=direct&topno=3&url=../page/pagetype11.jsp?page=107

[16]高孔廉、鄧岱賢,〈區域經濟整合給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國家政策論壇》,九十三年一月,一一六頁

[17]見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國內生產毛額-依支出用途分,九十三年九月

網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4/nis/p15.xls。

[18]見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國內生產毛額-依支出用途分,九十三年九月。

[19]見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摘要,國內生產毛額-依支出用途分,九十三年九月。

[20]見劉兆玄,〈台灣要走出去才有前途〉,《遠見雜誌》,第二一三期,九十三年三月。網址: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880

[21]見行政院經濟部網站,核准華僑及外國人投資。九十三年九月

網址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statistics/statistics01/reports/E08.xls

[22]高孔廉、鄧岱賢,〈區域經濟整合給台灣經濟發展的啟示〉,《國家政策論壇》,九十三年一月,一一六頁。

[23]見江丙坤先生演講資料,九十三年二月

[24]經濟部國貿局,《兩岸貿易情勢分析》,九十三年六月。http://ekm92.trade.gov.tw/BOFT/web/report_detail.jsp?data_base_id=DB009&category_id=CAT525&report_id=70209。

[25]二○○三年起IMD改變排名計算方式,以人口二千萬為界線,分為人口二千萬以上與人口二千萬以下二組,二組的經濟體分別比較,台灣被歸類為人口二千萬以上的經濟體。 另IMD二○○一年亦曾改變世界競爭力排名評比方式。

[26] 中時電子報,工商時報,〈WEF公布台灣經濟競爭力 升至全球第四〉,九十三年十月十四日,

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101400336,00.html

[27]詳見高孔廉、鄧岱賢。〈競爭力排名的迷思〉,《中國時報》,九十二年十一月一日A15版。

[28] 資料來源同註腳第二十六。

[29]台灣信用飆高的原因利率降低,信用大幅擴張,而商業銀行又大量發行信用卡及現金卡;至於物價,台灣目前是面臨通貨緊縮,因企業不願投資,當然也就沒有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是這兩個指標對台灣未來總體經濟競爭力而言不見得是個好事

[30]詳見高孔廉、鄧岱賢。〈競爭力排名的迷思〉,《中國時報》,九十二年十一月一日A15版。

[31]WTO Website, October 7, 2004: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ion_e.htm

[32]參考江丙坤於英國劍橋大學之演講,「中國之崛起對東亞經濟的影響」之內容。

[33]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網站,九十三年十月,網址:http://www.trade.gov.tw/region_org/region_index.htm/。

[34] 聯合報,二○○三年十二月十三日,A10版

[35]詳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六年之概況及對我國之影響》,93年03月8日,網址:http://ekm92.trade.gov.tw/BOFT/OpenFileService2

[36]行政院大陸委員,《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表十,九十三年四月。

[37]行政院大陸委員,《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表十三,九十三年四月。

[38]行政院大陸委員,《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表十,九十三年四月。

[39] 依大陸對外公佈資料,實際到位金額計算。

[40]經濟部國貿局,《兩岸貿易情勢分析》,九十三年六月。網址:http://ekm92.trade.gov.tw/BOFT/web/report_detail.jsp?data_base_id=DB009&category_id=CAT525&report_id=70209。

[41]經濟部國貿局,《兩岸貿易情勢分析》,九十三年六月。

[42]經濟部國貿局,《兩岸貿易情勢分析》,九十三年六月。

[43]經濟部國貿局,《兩岸貿易情勢分析》,九十三年六月。

[44]行政院大陸委員,《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表七,九十三年四月。

[45]詳見工商時報社論,《著眼企業全球佈局,放寬台商返台上市》,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網址: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309/2003092301.htm

[46] 貿發網,國際市場簡訊,「根據『投資中國』雜誌公布大陸31省市及主要城市台商投資實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至2003年年中,台商赴大陸投資家數累計68,115家,網址:http://www.tdctrade.com/imn/chinese/04030401/investment010c.htm

[47] 財經頻道,〈12國成旅游目的地 中國游客欧洲之行近在咫尺〉,網址:http://finance.tom.com/1015/1016/20031125-30892.html

[48]行政院大陸委員,《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表二十,九十三年四月。

[49] 詳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李國鼎管理獎章得獎廠商具體優良事蹟陳述,網址:http://www.management.org.tw/o_prix_y/Default.asp?id=16&pgsoft=1,九十三年十月十二日,

[50] 詳見億豐綜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介,九十三年十月十二日,網址:http://www.nienmade.com.tw/chi.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