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許家綸/採訪報導
把所有物品與網路連接,實現遠端監控,物聯網的新時代將為人們帶來生活上的新體驗。包括美國、中國和韓國都把物聯網提升為國家戰略級的產業。專家預估,物聯網將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產業大趨勢,至2020年可望成為全球經濟新一輪的增長點,商機高達上兆元。
還記得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關鍵報告》中,那個未來世界不再是用身分證或是IC卡檢驗身分,而是用瞳孔掃描的畫面嗎?而且街頭上的廣告,只要你盯著看,就會叫你的名字,跟你說哈囉,還能說出他們有哪些新產品,是你喜歡的類型。此外,電腦裡面的資料,也不用你用關鍵字搜尋半天,只要跟電腦說說話,它就會幫你找到最適合的答案。
而且路上的車流井然有序,完全被交通監控系統所掌控,只要車流量過大,系統就會開始分流後面的車流,以避免塞車狀況。另外,你也可以輕易的透過消費記錄,讓電腦計算你最近購買食物中所攝取的卡路里及營養成分,並得到一份建議的晚餐菜單…。
以上的想像情節還能一直持續延伸,但這些曾經只在電影出現的事情,未來將真實地出現在生活中,而這種透過感應器、網際網路、雲端運算,來實現管理、監控、識別等功能,其實就是這陣子火紅的「物聯網」,大陸則稱為「傳感網」。
物聯網帶來 新生活體驗
所謂的物聯網,就是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簡單說就是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
例如大陸的家電廠海爾在今年元月底發布了世界上首台的「物聯網冰箱」。這款新冰箱不僅可以儲存食物,而且也可顯示冰箱食物的保鮮期、食物特徵、產地等資訊,同時還和超市相連,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知道超市貨架上的商品資訊,並根據主人放入及取出冰箱內食物的習慣,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給消費者的生活帶來全新的享受與體驗。
如果把IOT的概念濃縮成一句話,那就是先前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所講的「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拓墣產業研究所進一步解釋,全面感知就有如海爾集團將其所有生產的家電產品裝上感測器;可靠傳輸就要靠3G行動網路的完整布建及升級優化,再加上多元的無線通訊網路,如Zigbee與WiFi等;智慧處理則需要專業的感測知識,還有國家雲端中心與物聯網信息處理中心的完善運作。
10年孕育 兆元級商機
因此,物聯網在定義上就是利用無線射頻(RFID)、紅外線感測器、二維條碼、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感測器,隨時隨地獲取物體資訊,然後通過電信網路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物體資訊即時準確地傳遞出去,最後利用雲端運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慧計算技術,對龐大的資料和資訊進行分析和處理,然後對物體實施各種智慧化控制及管理,或是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等。
所以物聯網包含的範圍相當龐大,不只是原先我們所倚賴的網際網路,還包含了雲端、3G、無線網路、有線電視、遠端監控等,就連低碳經濟下的智慧電網,其實也都是物聯網的範疇。
因此中國移動預測,物聯網的產業價值比互聯網大30倍,將形成下一個兆元人民幣級的通信業務,而且這不是今年就會完成的產業,整個發展週期至少要到2020年才會趨於成熟。
在發展的時程上,拓墣預估,2010至2015年,為物聯網的導入期,重心在技術研發,如IPv6、標準及介面制定;2015至2020年為成長期,物聯網商用將會有規模及效益,這段期間重點將擺在海量資料分析處理;至2020年後進入成熟期,進入全面推廣及應用,投入資金多,產生的效益也顯著,並成為全球經濟新一輪的增長點。
美中韓 列為戰略產業
拓墣資深研究員李永健表示,最完整提出物聯網概念的,是IBM的「智慧地球」計劃,因此激發美國總統歐巴馬在08年提出「物聯網振興經濟戰略」,勾勒出「全球物聯網」的智慧型基礎新建設。溫家寶提出的「感知中國(Sensing China)」和韓國最近推出的「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則落實到「國家物聯網」重大示範工程。
由於物聯網有提高效率及減少能源消耗的概念,受到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重視,去年末被列為2010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無錫傳感信息中心也提升到國家級的高度,無錫則成為大陸第一個物聯網城市。且因為大陸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所以企圖在國際標準成形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目前可看到中國政府正以3G通訊標準(TD-SCDMA)及區域網路通訊的WAPI標準著手。
不過目前大陸物聯網在體制上相互分割,缺乏資源共享;在技術上,感測器、IC晶片、關鍵設備、大陸國內智能交通高端市場70%以上被國外企業搶占,產業鏈尚有幾個環節存在瓶頸,且技術標準缺乏統一;加上商業模式仍處於初級階段,成本較高,不能大規模商用;而且物聯網在應用上不少是對現有產業的改造,所以有相當大的進入門檻。
因此今年來大陸更加速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之「三網合一」,實現三網互聯互通、資源分享,可為用戶提供話音、資料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將有助於物聯網未來發展。而三網合一的成敗,也就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物聯網前哨戰。
台灣IC設計 研發具優勢
李永健分析,未來運營商發展物聯網的七大關鍵技術,在於高可靠度RFID、高精度感測器、IPv6位址規劃(IP需求爆炸性增長,IPv4地址將進入匱乏)、及時無線傳輸、衛星通信、標準化M2M(為不同體系間物品資訊提供統一的平臺)、以及嵌入更微小的高智能奈米級感測器。
在「全球物聯網」與「國家物聯網」之外,未來IOT的八大應用願景產業將會在:城市、交通、家居、金融、零售、能源、生產、農牧,這些商機對台灣廠商更為實在。而且台灣企業在設備、零組件及IC晶片的發展上具強大優勢,且在零件與裝置上的加工製造技術成熟,例如旺玖、盛群、聯傑、盛達、精聯、精技、欣技等,都是與物聯網商機相關的企業。
拓墣研究員謝雨珊也建議,台灣企業可先著重在無線感測網路(WSN)相關產品的研發,而在WSN應用服務方面,可著手年長者的居家照護、居家或社區環境安全維護,及開發智慧型資料傳輸系統。
目前台灣WSN產業上中游段的廠商已屬成熟,如生產晶片的達盛,模組的台達電、聯陽、誠力、茂綸,終端設備的華寶、正文、亞旭、凌克、華凌資通、瑞帝電通等。但仍缺乏中下游段的系統整合業者,現僅有中華電信及研華。雖系統套件的廠商,如安潤、亞美地、昇輝能源、遠聯科技、禾伸堂也能提供系統整合的解決方案,但礙於沒有開放性的共通平台,亦降緩應用普及的速度。
從大陸自主標準 找商機
另外因物聯網市場將主要在大陸,所以系統及服務上,台灣企業也落後大陸的電信營運商及解決方案企業,如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遠望谷、同方股份等。
台灣廠商過去在國際市場受到國際大廠藉由IP圍剿,一直只能在代工領域發揮所長。因此,李永健建議台灣廠商可以特別注意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局未來在主導自有RFID協定開發事宜以及電子標籤國家標準,甚至是和中國自主3G標準(TD-SCDMA)整合等等有關物聯網相關協定與基礎建設的機會,未來將可以藉由和中國內需市場需求和參與中國自主標準建立,達到以新興市場為主,進而稱霸國際市場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